新朝陽亮相FAT 2025,發布活性分子群與CE共提技術最新進展 分享
發布時間:2025-11-17 17:15:31 訪問量:
第六屆國際農化制劑與應用技術高峰論壇(2025 FAT)
11月13-14日,備受全球農化行業矚目的第六屆國際農化制劑與應用技術高峰論壇(FAT 2025)在杭州正式拉開帷幕。成都新朝陽作物科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朝陽”)生物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陳庭倬博士受邀發表主題報告《利用生物基材料中的活性分子群提升農業效能》,重點圍繞植物天然活性分子群的作用機制、新朝陽CE(Co-Extraction)活性分子群共同提取技術以及植物源生物制劑的體系化應用案例進行分享。


從“單成分”到“分子群”植物源制劑進入協同效能時代
陳博士在報告中指出,傳統植物源制劑的開發往往聚焦于某一個“明星成分”,但在真實的植物組織中,發揮作用的并不是孤立的單分子,而是一組結構相近、功能互補、可以產生動態協同效應的活性分子群。
這些活性分子群能夠在病蟲害防控、作物生長調控、抗逆、抗病、提升品質等多個維度同時發揮作用,使植物源制劑在田間表現出更穩定、更全面的效能。這一認識,正在推動植物源生物制劑從“經驗型用法”走向“機理清晰、可設計、可評估”的協同效能階段。

CE活性分子群共同提取技術破解植物源產品的核心痛點
圍繞如何更高效地利用活性分子群,新朝陽融合了中藥化學理論,自研了植物活性分子群CE共同提取技術。通過對原料成分和目標功能進行建模,在適配靶向工藝路徑,對關鍵分子群進行富集,并盡可能保持其協同關系與穩定性。這一技術路徑,針對行業長期存在的幾大痛點給出了新答案:
針對“功能不穩”問題:從提取單一成分,轉向保留“分子群整體”,制劑田間表現更加一致;
針對“功能單一”問題:在同一產品中實現“殺菌+免疫”“殺螨+抑卵”“促長+抗逆”等復合效應;
針對“純化成本偏高”問題:通過共提工藝提升原料利用率和生產效率,為植物源制劑的規模化應用奠定基礎。
從中國創新走向全球方案新朝陽加速體系化建設
隨著活性分子群理論和活性分子群CE共同提取技術的持續突破,新朝陽逐步形成了從基礎研究、產品創制到田間驗證的完整技術體系,并在植物源生物刺激素、生物農藥與生長調節劑等方向實現規模化落地。陳博士表示,未來新朝陽將進一步融合植物源、微生物源與合成生物學等多技術路徑,深化對活性分子群的系統挖掘,為全球農業提供更加穩定、高效、安全的生物解決方案。
從活性分子群的科學認知,到CE共提技術的工程化實現,再到體系化的生物防控方案,新朝陽正推動中國生物制劑從“原料優勢”邁向“技術優勢”,從“中國經驗”邁向可復制、可輸出的“全球方案”。我們致力于以天然產物的活性提升農業效能,目前已在海外20余個國家開展田間試驗,通過多作物、多生態區的驗證不斷強化產品的田間一致性。連接科學與自然,新朝陽將繼續以系統化技術創新,為農業的綠色、高效與可持續發展貢獻中國力量。
中文
EN


